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皇帝养生系统(慢穿)在线阅读 - 第756节

第756节

    ??萧靖从腊月初八就开始吃腊八粥,万岁天天让人煮这个粥, 吃到大年三十那一日。倒不是他特别爱吃腊八粥, 而是张嫣爱吃。大明皇宫的腊八粥用料很足,先用黄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菱角、栗子、红豆、去皮红枣这八味主料熬煮数个时辰,等粥熬得浓稠黏糊, 再加上桃仁、杏仁、榛子、松子等各色果仁, 最后用白糖、红糖、葡萄调味。

    ??这么一碗粥盛出来,馅料多得冒尖儿,入口软糯香甜。万岁用了半碗,腻得嗓子眼都觉得齁甜。

    ??“你怎么顿顿吃都不腻?”他大感惊奇,“从前倒没有发现,原来你那么爱吃甜粥。”

    ??小姑娘抹了抹嘴,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。

    ??“腊八粥好吃, 又甜又香,比咸粥好吃。”小张捧着碗,豪气地一扬手,“再来一碗!”

    ??萧靖:“……”

    ??三年级小学生的胃口真大啊, 怎么吃都不够。

    ??万岁不爱吃甜粥, 倒是很爱吃绿莹莹的腊八蒜。他喜欢吃饺子配腊八蒜, 最近宫里包的白菜猪肉馅饺子、酸菜猪肉馅饺子、茴香羊肉馅饺子,就没有他不爱吃的。在明朝,人们把饺子、锅贴、馄饨这一类薄面皮包馅儿的小个头食物,通称“扁食(匾食)”。

    ??据说扁食是元朝话儿,一代一代便流传下来。

    ??在萧靖心里,扁食类是永远的神,永远都吃不腻!

    ??他可以蒸着吃,煮着吃,炸着吃,煎着吃。

    ??虽然京城的普通人家在元旦那一日才开始包扁食,但是皇帝说想吃这个,提前几日吃了也不是什么大事。万岁把包好的饺子丢到外面冻硬,他看谁顺眼,便给谁赐几斤速冻饺子。

    ??萧靖打算给刘良送了三四斤速冻水饺。他瞧着刘良觉得可怜,跟张嫣说话:“到底咱爹没媳妇,家里连个包饺子的人都没有。”

    ??“过年这一顿到外面去吃饺子,多磕碜啊。”

    ??“欸,咱爹爱吃什么口味的饺子?”

    ??张嫣努力地回忆着:“我记得爹吃过一回羊肉扁食,乐得三天没漱口,说那股味儿好闻。”

    ??萧靖定下来:“那就送他茴香羊肉馅的饺子。”

    ??茴香是北方人多用的香料,二人带着一兜茴香饺子出门,刘良见到他们高兴得不得了。刘良看到闺女长得白嫩,比原来高了一些。身上的衣裳是好衣裳,织着金线花纹,一看就是很贵的样子。

    ??他拉着张嫣说话,关怀地说:“是又长高了,宫里吃得好不好?”

    ??“好着呢,最近我天天吃甜粥,料比水多。”张嫣比划着告诉爹,“放了七八种米儿,五六种果仁,里面好放了很多糖,还有葡萄干!”

    ??“你吃得好,爹就放心了。”刘良记得给万岁行礼,拿出自己写的几张大字,再汇报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读书成果,“……小的能认得百十个字,粗略抄过半本《论语》,依旧不解其意。王先生教得很认真,原是我愚钝。”

    ??萧靖点头:“若能学通半部论语,已经足够做一个好人。”

    ??穹顶之下,究竟有多少人当真的把孔孟之言读进去呢?

    ??朱厚照记忆里的外戚张家,权倾一时的时候甚至跟孔圣人的后代结亲。婚事是定下了,到底张家侯爷学了多少孔圣人的仁善和公道,不见得有。

    ??==

    ??大年三十的守岁之夜,萧靖让人拿出来一只匣子,专门送给张嫣。

    ??“试试戴上去好看不?”他笑着,“我看别人家的孩子都有,你要是没有,得多难过啊。”

    ??小姑娘打开匣子,见里面是一排虫子和蛾子,倒吸了一口凉气。再仔细一看,竟是用黄金编制而成的头花,模样像是各种昆虫。

    ??张嫣拿起来一只指头大的金蛾子,赞叹道:“倒是做得精巧,跟真的一样。京城过节流行戴虫儿头花?”原身她在山西老家时候,不曾见过这个。

    ??“京城的小孩喜欢过年戴这个‘闹嚷嚷’,大意是孩子跟虫儿一样有活力,爱蹦跶。”萧靖解释道,“民间的闹嚷嚷是用金箔折纸做的,金箔一吹就烂了,不如金丝编的牢固。”

    ??谁不知道金丝编的虫儿牢固?

    ??张嫣心里是这样想,却没说出来,说破了便有“何不食肉糜”的意味。她在匣子了挑了好一阵子,选中了一只金蛾子、一只金蝗虫再加两只巴掌大的金蝴蝶。

    ??“闹嚷嚷”有大有小,大的有手掌大,小的只有指头大。她低下头,请万岁帮忙戴上去。

    ??片刻后小姑娘抬起头来,笑意盈盈地问:“好看吗?”

    ??“好看啊!”万岁一拍手,“去,等会儿嫣儿放爆竹,跑远再放几个地老鼠。”

    ??除夕夜是该放爆竹的,若是谁家有小孩,孩子必定会笑闹着跑去点炮仗。萧靖摸了摸自己的脸,自以为是大人,把放爆竹的机会让给年岁更小的人。

    ??张嫣顶着一头金灿灿的闹嚷嚷,她胆大,拿着一根点燃的线香,刚点着爆竹的引线就往回跑。乾清宫的宫人跟着玩闹,“哇”的一声巨响,点燃的几个地老鼠在青石板上乱窜,叫人无处下脚,火花四溅十分有趣。

    ??“得亏不是在屋子里放。”她后来跟萧靖说,“不然这些个太容易着火了。”

    ??“可不是么。”

    ??萧靖认同地点头,他想起正德十二年皇宫因过年燃放爆竹而失火,烧的正是皇帝的乾清宫。朱厚照远远到火光冲天的那一幕,竟然很高兴,说:“真是一场好烟火。”

    ??乾清宫的爆竹放完,已经快到五更的时候。万岁打着哈欠,说要包扁食、吃扁食。早早有宫人准备好面和馅料,万岁的手大有劲,包出来饺子个顶个的圆润,皮儿格外薄。

    ??他很认真地往两个饺子里面塞了铜钱。

    ??张嫣好奇地问:“不怕脏吗?”

    ??“这是没有出库的钱,再用滚水洗过几次,再晒干,干净呢。”萧靖说,“谁要是吃到有钱的扁食,谁今年定然要走大运。”

    ??小张捧着金碗,眼看着宫人把包好的饺子拿去煮熟,对此越发期待了。

    ??半夜这一顿不适宜吃得太饱,煮好端上来一盘饺子有十余个。万岁吃完十个饺子,都没有吃到有铜钱的。倒是小姑娘只吃了三个,却有两个里面有钱。

    ??“嫣儿的运气一向很好。”萧靖直叹气,“我的运气不行,今年指不定要破财。”

    ??两人吃完一顿饺子,困得眼皮都睁不开,在暖阁草草睡下了。

    ??一个时辰之后,万岁换上冕服,先给太皇太后、皇太后问安、拜年。紧接着,他在奉先殿接受众多官员的朝贺。一部分在封地上居住的王公贵族,则以折子来向皇帝恭贺新春。

    ??萧靖一边和旁人应酬唠嗑,一边翻着御案上的奏折。他挑了好几封出来,脸上不显,手里却抓上一把瓜子,塞到嘴里,不吐皮儿地咽下去了。他嚼瓜子嚼得作响,嘎吱嘎吱跟吃肉似的。

    ??伺候的太监们离得近,看得心慌,他们知道万岁这是不痛快了。

    ??【荣王问陛下安,乞霸州信安镇庄田,盖牧马草场地。】

    ??【仁和大长公主问陛下安,言孀居禄薄,五子成长不能自给,请山西浑河煤窑四座,榷利养赡。】

    ??萧靖想得分明,霸州自永乐年间,便是给皇帝培育战马的地方。若是霸州信安镇的草地给了荣王,谁来供应皇帝的战马?

    ??一个藩王而已,荣王顶天了也是一个屁股,一个屁股只能够骑一匹马。他要草地养那么多马,他想干什么?

    ??造反吗?

    ??至于仁和大长公主这位姑母……

    ??他把两份折子放在一旁,等宴会结束之后才带回去乾清宫。关起门来,他跟张嫣吐槽这位公主:“她一个女人带着五个孩子,虽然她的丈夫死得早,可是她在弘治年间已经得到五百余顷土地。如果她这种情况叫做家贫?老百姓是不是要集体扎脖上吊?”

    ??“她有点贪心。”张嫣抽了抽鼻子。

    ??“对了,咱爹不是山西人吗?”萧靖突然想起来,愣了一下,“日后等你父亲把书读出来了,我在山西给他几个煤矿,正好让他做点实事。”

    ??张嫣:???

    ??她抓着他的手,小小地惊呼一声:“舅舅想让我爹管煤矿?”煤矿的利润极大,难怪仁和长公主眼馋。

    ??萧靖关紧门窗,确定四处没有人之后,才把图纸从系统里拿出来。他压低声音说话:“你看这个蒸汽机,我觉得我们能做。你可别小瞧这个东西,蒸汽机能带着大明踏入工业革命,是很了不起的东西。蒸汽机是要烧煤的,咱爹如果能掌管山西煤矿,其中的油水太多,这个位置给别人坐了,我不放心……”

    ??作者有话说:

    ??腊八粥和朱元璋的关系参考自民间传说,腊八粥的配方参考自清朝富察敦崇写的《燕京岁时记》。

    ??关于闹嚷嚷,有参考明朝沈榜《宛署杂记.民风一》:“岁时元旦拜年.……戴闹嚷嚷。”原注:“以乌金纸为飞蛾、蝴蝶、蚂蚱之形,大如掌,小如钱,呼曰闹嚷嚷。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,贵人有插满头者。”

    ??关于饺子/扁食(匾食),有参考《宛署杂记》:“岁时元旦拜年:晨起当家者,率妻孥,罗拜天地,拜祖祢,作匾食,奉长上为寿。

    ??关于荣王和仁和大长公主要地要煤矿的折子,参考自《大明武宗毅皇帝宝训卷之二》:“正德元年正月庚子荣王陈乞霸州信安镇庄田盖牧马草场地也”,《明武宗实录》:“仁和大长公主奏:孀居禄薄,五子成长不能自给,请浑河大峪山煤窑四座,榷利养赡”。

    ??感谢在2021-10-06 17:53:09~2021-10-07 23:14:3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
    ??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:咪 1瓶;

    ??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    ??第725章 朱厚照做好人(16)

    ??◎明武宗御花园射箭◎

    ??且说元旦这一日, 寿宁侯张鹤龄和建昌侯张延龄早早穿好朝服,天没亮的时候便要入宫去拜见太后姐姐。

    ??张太后看到大弟和二弟, 别提有多高兴了。

    ??“坐, 快坐。”张太后热情地招呼道,“你们吃了没?外面是不是很冷?要不要多点几个火盆?”

    ??她当年进宫的时候,两个弟弟年幼, 大弟不过十岁,二弟只有七八岁。张太后很疼两个弟弟,她在家时把他们当鸡崽似的护在身下, 生怕被别人给欺负了。

    ??几年后父亲张峦去世, 张太后更是把两个弟弟看得跟眼珠子似的。她让大弟张鹤龄袭了父亲的爵位,成为新一任寿宁侯。等到孝宗皇帝身体不见好的时候,她为二弟张延龄求了恩典, 让二弟从建昌伯升为建昌侯。

    ??如此说来, 张家父子一门三侯。要是张家老头子还在,这一家子走出去不可谓不风光。

    ??寿宁侯张鹤龄生得端方,气度上很像读书人。他比太后年轻几岁,今年刚满三十,他没有带自己的夫人入宫拜年,反倒带了自家的大姑娘。

    ??张大姑娘跟在父亲身边,柔声说:“姑母, 外面不是很冷,多亏姑母赐的衣裳,我穿在身上很暖和……”她在宫里住了一段日子,得了三四箱新衣。

    ??“倒成了我的不是。”张太后很喜欢这个侄女, 乐呵呵地说, “过年怎么可以不做新衣服呢?孩子都长得快, 前几个月给你裁的衣裳,恐怕这会儿都不合身了。”

    ??建昌侯张延龄坐在一旁,他看到大哥不出声,全让姑娘家出声说话。他低头装作喝茶的样子,无声地冷笑一下。

    ??他这个大哥,装得跟什么正经人似的,背地里恐怕没少在姐姐这边用功!从前没分家的时候,明明是大哥想要皇帝姐夫给予恩典,当面这着姐夫的面前不说,却串掇他出头。

    ??到头来袭爵的是大哥,得姐夫赐宅的是大哥,得赐铺面和田地的,还是大哥。

    ??大哥什么时候念着他呢?

    ??得亏他看穿了大哥的人品,后来学精了,自己占下更多的好处。他在皇帝姐夫面前装可怜、扮穷,他故意和周家争地,在姐姐的枕头风下,姐夫给他赐了一万多顷田地。

    ??连大哥都没有那么多地!

    ??“姐姐怎么不问问我家?姐姐不疼我了。”看着大哥侄女和太后其乐融融的样子,建昌侯张延龄露出委屈的表情,“二姑娘不如大姑娘健壮,她这些天咳了好几声,请了大夫去瞧过,总不见好。我打听到一个海上方子,说是要好生滋补才能断了病根,每日须吃三两血燕窝。”

    ??“咱家二姑娘病了?”太后一听,露出关切的表情,“燕窝而已,又不是什么稀罕东西。二弟怎么不早说,宫里有的是。”

    ??“血燕窝如此珍贵,我怎么能开这个口……”张延龄掩脸,佯装为难。

    ??张太后心疼二弟,当即让宫女把库里的血燕包上数盒,足足有三四斤的分量。要说皇宫以燕窝入菜的来由,能追溯到郑和下西洋,郑和将南洋的燕窝带回来宫廷。起初京城的人不懂吃燕窝,多是南方的人吃燕窝。后来太医发现了燕窝的好处,言食之可养肺阴、化痰止嗽。

    ??燕窝的价格这才被抬起来,血色的燕盏尤其贵,

    ??张延龄说二姑娘咳嗽,要吃燕窝,并非毫无根据。

    ??冬天寒冷,哪家小孩不咳两声?

    ??张二姑娘贪睡,她不愿意半夜爬起来,进宫给姑母磕头。张延龄纵着闺女,替她在太后跟前报病。

    ??他这会儿占了太后姐姐的便宜,脸上笑得十分灿烂。他故意戳大哥的心窝子,看着侄女说话:“大姑娘不是进宫陪姑母的吗?怎么还家去了?即使缺了什么,何必回家拿,你跟二叔说一声,二叔立刻给你送过去……”